佛山粤剧
佛山是中国粤剧的发源地。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大戏是岭南剧派的主要品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在东南亚和欧美等华侨聚居的地区经常有演出。明代弋阳腔、昆腔、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在广东常有演出,清初徽班、湘班又在广东风行,随后,出现广东“本地班”,汇集众腔之长,独创自己的特色。后以梆、黄为基础,溶汇弋、昆诸腔,并与南音、粤讴、木鱼、龙舟等广东民间音乐曲调结合,遂成为南方一大剧种。
粤剧腔调有梆子(源自江西省的弋阳腔和江苏省的昆山腔,相当于京剧的西皮)、二黄(源自安徽省的吹腔和高拨子)、西皮(源自陕西省的秦腔,相当于京剧的西平调)、南音、粤讴、龙舟、木鱼、咸水歌、梵曲等。伴奏乐器多样,除高胡、三弦、月琴、沙鼓、高边锣等民族乐器外,现代还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灯光方面较多吸收话剧、电影、西洋歌剧的特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粤剧角色分类原在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当,后来演变为生、旦、文武、武生(须生)、公脚、小武、六分、拉扯等行当。清末民初,新编剧本层出不穷,剧目总数累计约有五至六千个。
粤剧的清唱形式是粤曲,特别喜唱以广东音乐填词的小曲。民间业余自发的粤曲演唱会称“私伙局”,以其自备乐器,自由组合,自娱自乐而得名。这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
佛山民间曲艺从广府大戏(粤剧)延伸过来,以演唱粤曲为主,分四个发展时期。
明末清初,广府大戏在佛山一带得到发展,深受群众喜爱,但是由于诸多局限,它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此时,就有很多戏班里的优伶在演出之余,自带唱本,来到当时普遍存在的八音班乐队(光有乐器演奏,无人演唱,主要为红白喜事奏乐的乐队),为更多的群众演唱粤曲。这种做法开启了佛山民间曲艺的发展,是佛山民间曲艺的第一发展时期———“八音时期”。
第二时期是清末民初的“师娘时期”,此时有很多以盲妹为主的女子,在街头巷尾演唱粤曲,卖艺为生。
抗日战争前后,佛山民间曲艺发展到第三个时期———“女伶时期”,此时是佛山民间曲艺的大发展时期,产生了红透岭南的著名女伶“小明星”。
建国前后,佛山民间曲艺又发展到“茶座时期”,此时演唱人员有男有女,他们经常到茶座卖唱为生。
佛山民间曲艺发展的这四个时期是“私伙局”发展的深厚土壤,“私伙局”和这四个时期一脉相承,“私伙局”的演出和它们一样,大部分是不穿戏装,只需乐器伴奏演唱即可。惟一不同的是,这四个时期都是以谋生为主,而“私伙局”更讲究自娱自乐。
附佛山籍粤剧名家简介:
李淑勤:佛山市青年粤剧团正印花旦,扮相俊俏端庄,嗓音圆入充满激情,细润清丽,富有磁性。表演细腻投入充满激情,一招一式、一唱一咏,功底浑厚,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倍受粤剧界的好评和青睐。她12岁进入广东省粤剧学校,摸爬滚打,勤奋学艺六年后,初出茅庐便挤身于名嗓一时,演出实践频繁的佛山青年粤剧团。在踏上舞台的十几年中,孜孜以求,在粤剧表演艺术上不断攀登,先后与罗家宝、彭炽权、冯刚毅、梁耀安。以及香港的阮兆辉、李龙、梁汉威等省、港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拍档,具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日臻成熟,成功塑造了《顺治帝与董鄂妃》中的董鄂妃、《丽人怨》中的金花。《铁血红伶》中的张自若、《梨花情》中的梨花、《花江恩仇未了情》中的彩月、《白蛇传》中的白素贞。《樊梨花三气薛丁山》中的樊梨花、《哑女告状》中的哑女。《洛水情梦》中的甄玉婵。《南唐李后主》中的小周后《七星庙堂结良缘》中的佘赛花,以及最新创作的民间传奇系列剧《佛山黄飞鸿》中的金彩凤等近百个舞台人物形象,并多次获得了广东省艺术节演员大奖。1993年更以董鄂妃这一全新的艺术角色获得了“中国戏剧节演员奖”、此外,“优秀秀青年演员奖”,95广东第六届国际艺术节表演艺术大奖”,199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佛山市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文化表演人才“跨世纪之星”。是一位深得海内外广大观众还获得第四届广东艺术节“一等奖”以及佛山市“文茂者”称号,1996年被评为厅、省剧协列为广东省艺术喜爱青年粤剧表演艺术家。在2004年,李淑勤凭借在《小周后》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也是有史以来梅花奖最年轻的得主。
梁玉嵘: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二级演员,青年粤曲平喉“星腔”演唱家。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她曾受四年系统专业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师从劳艳娟、黄少梅等老师,专习粤曲“星腔”演唱,深得“星腔”的精髓,博采各家所长,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唱声情并茂,韵味浓郁,深受观众欢迎。她在“星腔”传统基础上求新求美,表演形式多样化,她的演唱无论发声、运气、吐字、唱腔、韵味都能发挥“星腔”柔媚委婉、跌宕有致,抒情色彩甚浓的艺术特色。能准确细腻地运用“星腔”去表达各种不同人物和思想感情,被誉为“星腔”的第四代传人。曾获中国曲艺节表演“牡丹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全国、省、市最高奖项。九七年还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表演奖,她演唱的曲目《雏凤新声颂伟人》还荣获文华新节目奖。她曾于九三年和九五年举办个人演唱会,九七年举办《‘97’梁玉嵘爱心慈善演唱会》,她经常应邀赴港澳及海外演出,录制了多款音像制品发行。2000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成为万人“追听”的新一代“星腔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