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佛山三中“精品课探索”教学公开周美术科总结
来源:meishu
发布时间:2012-03-28
转发至:

200746  潘国新

 

一年一度的教学公开周已经结束了,今年我们学校教学公开周的主题是“精品课探索”。在这次教学公开周活动中,我负责高一美术欣赏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学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充分展示了我们学校教师的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初步成果,展示了我们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和特色。这次精品课建设的初步探索和尝试,本人也获益良多,积累了探索精品课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现在就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 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本学期,学校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要求,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决定启动精品课例建设工程,对课堂教学实施“精品”战略,逐步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系列。

基于这样的背景,学校决定把“精品课探索”作为今年教学公开周的主题,并进行了全校性的动员,科组也进行了学习讨论,对精品课的含义和战略意义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最后确定艺术科组推出美术、音乐欣赏课各一节,美术欣赏课就由我来负责实施,课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为了向市、区兄弟学校展示高水平的美术欣赏 “精品课”,我接受课题后,马上开始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1、精选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一节内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的欣赏课,内容涉及科技、艺术、历史、人文等方面知识,而且课本图例较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使课本内容变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我对课本内容进行了精选,略去了园林建筑部分,突出了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宫殿建筑欣赏部分,突出了该课的主题,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充实课本的图片资料。因为教材中的图例较少,为了增加直观性和欣赏性,我在网上收集了大批古建筑以及北京故宫的资料图片,精选了代表性的图片充实了课本的内容,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避免枯燥了干涩的理论讲述,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编辑整理视频资料,增强直观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使本课上得生动、形象、活泼,同时又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收集了与故宫相关的视频资料,并且进行了重新编辑整理,既充实了教材内容,又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特别是对紫禁城建筑的艺术特色的欣赏部分,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视频图象,让学生从多方面观察了解古建筑的特色,通过视频将学生带入紫禁城,如亲临其景,并进行同步解说指导学生欣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故宫的金碧辉煌、至高无上。彻底解决了欣赏难这个大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又避免枯燥的理论介绍,增强课堂效果。

4、精心设计课件。为了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与欣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结合,我设计了精美的美术课件,做到了引入生动,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知识点明确,习题精确,互动灵活;加上了同步的背景音乐与视频,使整个教学过程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很好的体现了精品课的四精四点精神。

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为了展示高水平的欣赏课,我们一直不懈的努力着。首先把教案、课件在备课组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在科组内进行了多次试讲,对教学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法。美术老师的辛勤努力与备课组、科组集体力量的结合,使这节课不断得到完善,完善的过程中也使我们的教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认真总结,不断提高。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终于在公开周成功地向市、区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美术欣赏课。来自佛山二中、四中、华才、荣山、南庄以及南海艺术高中、桂华中学、平洲高中等学校美术教师共二十多人进行了听课和交流,同行们对这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节欣赏课结合当前高中实际情况,课堂结构严谨、授课过程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知识性强,课件设计精美,课堂气氛活泼,较好的把知识性与欣赏性融合一体,是一节名副其实的美术 “精品探索课”。

肯定优点的同时,同行们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指出这节课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方面做得还不够,认为这方面加以改进后课堂效果会更完美。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我有了明确的改进方向,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努力探索和尝试,研究和总结精品课建设的方法和经验,向每一节课都成为优质、高效、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示范性的美术精品课的目标迈进,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