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佛山三中高三地理备课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2013年高考备考会议精神,依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地理科考试大纲》确定文史类高考地理学科的复习内容,积极研究、探索新模式下高考文综地理的新变化及特点,及时收集整理各方信息,争取不走或少走弯路,立足高三课堂教学,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质完成教学任务。
二、计划:
第一轮:2011年8月到2012年2月结束。本轮复习的中心是,夯实学生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讲解、训练、讲评等,引导和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沉着应考,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第二轮:2012年3月到2012年5月中旬。本轮复习的中心是,把必修一、二和必修三、区域地理有机整合,进行专题复习,以单元为目标进行,专题讲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索,专题训练,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答题规范,提高学生应试技能,避免学生在高考中因非智力因素而丢分。第三轮:2012年5月下旬。本轮复习的中心是,四个模块的知识清单到位、核心知识点的综合卷练习,成就考试信心。
本学期任务是基本完成必修一、二的一轮复习,学生形成基本知识树,学会地理的一般复习方法。(课时计划另附)
三、提高一轮教学效率的思路、措施
1、把备课组教研活动重点落在研讨如何从多个角度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但还未能形成良好体系的知识,达到一轮复习目标。
经历了三年文综考试,已经基本形成广东文综地理题模式,但学生是变化的,在备课组活动中,做到切实了解学情,把握高考动态,吃透《地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高考年报》,认真研究2005年迄今广东自主命题以来的试卷变化,特别是2010、2011、2012年文综高考题,学习近三年全国、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高考试题,明确地理学科复习目标、方向、重难点和方法,精心安排复习计划,优化复习教学,切实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效果。
(1)把《考试说明》中知识点、能力点与教材结合起来,将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结合起来,明确主干知识包含的概念、命题和必须达到的认知层次。确定每一单元复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时间。
(2)清楚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准确把握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综合的界限,对高考中降低要求的、新教材删除的、非主干知识,坚决不拔高;对重点内容,保证时间重点投入,并进行必要的拓宽深化,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适当兼顾专题,对历年高考热点知识的加深加宽,适当兼顾知识的综合,指导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知识内容进行综合整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3)坚持“扎扎实实夯基础,循序渐进抓能力,提优补差促中间,全面提高推进率”的复习教学思想,做到起点低、要求严、方法活、训练实,能力强。
2、加强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贯穿课堂的主线,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归纳提升意识得到强化。
(2)把试卷讲评课作为备课组备课的研讨重点。讲评试卷,采取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目,集中讲评,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分归意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印象更强烈。形异质同的题目,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同质异的题目,要引导学生比较异同,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迁移。对那些涉及重难点及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试卷讲评前,对每道题进行细致地统计分析,对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讲评思路精心地设计。评后反思,适度拓宽。每次考试后,及时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
3、精心编制每一份练习,争取给学生做的每一道题都能起到既复习旧知,又训练思维,还能一步步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方法、思想动态及个性特点,寻求新的增长点。
结合每次考试,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共同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指出改进措施。鼓励较好的学生用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也要给予成绩较差的学生必要的肯定,从多层次、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5、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地理主观题答题能力。
结合2010、2011、2012年文综背景下地理高考备考的经验教训,我们依然认为提升学生综合题的分析能力是高考的有效保障,教学中把这一内容作为我们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
实施步骤:
(1)高三开始,要求学生建立积累本,并收集常见简答题的答案。
(2)在第一轮教学切实落实双基,要求学生能基本准确掌握基本知识,形成知识树。
(3)在第一轮教学后期,学生积累一定练习量后整理印发常规答题指导,让学生初步应用。
(4)在佛山一模、广州一模等重大考试后,指导学生反思,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答题模板,并对同类问题进行辩析,找出共性和差异。
(5)利用经典高考题进行实践应用,完善个人特色的答题模板。
(6)在高考复习的后期阶段实践,老师适当面评,纠正错误,提高准确率。